史诗级救市?谁来救?谁受益?

2023-06-18 07:16:01

楼市是一艘大船,购房者、房企、政府、建筑企业、金融机构,都属于同船乘客。这些都是构成楼市的重要一环。

稳楼市与保交付,是针对上述所有乘客说的。调控宽松化的目的,是让上述成员恢复活跃度、降低风险,而不是单针对某一个个体。

这是一切政策性宽松,和政策工具箱使用的前提条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有已经使用的楼市工具性政策,都在针对两个主要方向进行刺激。一个是刺激购房者多买房,另一个是刺激房企多买地。

买房、买地的钱,最终流向谁?谁就是当前楼市调控中最着急的。这就是当前楼市调控宽松化趋向的基本逻辑。

房住不炒,是楼市调控宽松化的前提条件,也是不能突破的底线。这一点很多人都能看到。

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在房住不炒之前,还有另一个隐形的前提条件不能突破,就是不炒土地。

不炒地是不炒房的前提,不炒房针对C端抑制需求,不炒地针对B端抑制供应,这是楼市调控的两座闸门。

所以不论是专家还是媒体,别管是哭穷卖惨还是悲观预测,一番折腾之后,最多从城楼上给你扔下来一些馒头:“降低利率”馒头、“降低首付”馒头、“降低中介费”馒头,这样来缓解一下。但这俩扇大门是绝对不能开的。

所以再热盼什么“史诗级救市”、“重大利好消息”,也别往这两个地方想,不可能。

不允许有钱人炒房,不允许房企借债拿地。这是为山九仞的政策,不允许功亏一篑。

这么多利好购房的宽松化措施,连续不断的刺激购房者,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不是政策不对路,也不是政策力度不够强。而是这些宽松化措施,没有真正解决购房者的两大核心痛点。

第一个痛点:购房者不看二成还是一成,利率4.5还是3.8。他们关心的是在未来,能否有稳定向好的收入趋势,来对冲房贷压力。

第二个痛点:同板块、同位置的房子,未来会不会卖更便宜?我现在真金白银买下的资产,未来会不会缩水?

这两个痛点,如果没有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说辞,打消购房者的顾虑,楼市不论是商品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都很难快速恢复。

另一边,无数的区县政府走出去招商、登上门拜访,也很难解决房企真正的痛点。房企是否拿地真的与当地部门的态度、意愿、承诺,关系不大。

第一个痛点:全部的民营房企、70%的国营房企,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不论是信托还是国开行、金融机构,很难对纯住宅地块配给拿地资金。

即便有些房企能够实现母集団调拨,可母集団的资金池就那么大,有一个城市吃的到,就有其它九个城市饿肚子。一个覆盖四省市的区域公司,投资部门就留下两个人干活,这个态度本身就能说明一切了。

第二个痛点:楼盘开发的现金流动不起来,拿地时一张电汇票全支付过去,等卖了房有了回款却要按节点、按比例、按要求提出。提回的钱还要先支付工程款,材料款。有钱沉淀不下来、有钱拿不走,等同于没钱。

房企想要拿到销售回款用于新项目拿地,至少要等到主体完工之后,这还是要在楼盘有利润的前提之下。一半以上的楼盘,是竣工验收之后资产负债表上满篇红字,还得总部拨钱来给银行还债补窟窿。

城墙里面,是存量房数量猛增,成为等待交易的“堰塞湖”,城墙外面是大量存款扛着降息的压力,也要存在银行里,购买力也成了一个资金“堰塞湖”。

两道堰塞湖之间的闸门,左边那扇就是:房住不炒;右边那扇就是:不抄土地。

那下半年还能从城楼上扔下来什么垫肚子的馒头呢?

A:买房卖房交易契税,继续减免。

B:家庭为单位放开三套。

C:放开房企用非房业务比如产业园、商业体的资产融资,用于保交房。

D:列个白名单,允许部分房企提高资金监管的提存比例。

E:在国土部立项的旧改、城市更新项目,放宽融资渠道。

你觉得下半年有可能扔哪个馒头下来,不妨评论区留个言,。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