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铁”计划成功了?日本禁令开始生效,压力给到了荷兰!
2022年年底,拜登团队就开始密谋“美日荷三方协议”,经过日企、ASML等掉细节的深挖,三个国家在3月份承认了确有其事,日本在整个过程中相当的积极,为了获得“解禁承诺”对一切不管不顾。
荷兰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一直都在为ASML争取出货,但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拜登团队的步步紧逼之下,只能妥协了跟进限制措施,官宣将会在9月1号之后限制1980di及以下设备的出货。
(相关资料图)
单纯从这个禁令上分析,是没有什么毛病的,1980di虽然只能支持38nm工艺芯片制造,但却可以通过先进的多重曝光工艺,实现7nm芯片的制造,但问题就出在了日本限制的23项造芯产品上。
“美日荷三方协议”是一个共同体,日本、荷兰虽然在限制措施上不同,但结合起来“威力”是十足的,直接将限制范畴下探到了45nm,意味着ASML就算能够出货光刻机,也无法用于生产环节。
而美国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纯纯的坐收渔翁之利,但显然让中国光刻机成为“废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拜登团队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在日本禁令生效后,一切“压力”来到了荷兰身上。
中企对于芯片的需求,一直都高度依赖于进口,这也导致自主化的产业体系薄弱,在芯片规则实施之后,才明白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虽然三年多的时间改变了很多,突破了诸多被垄断的技术,但显然还不足以改变依赖进口的格局。
传统的电子芯片起源于美国,基于“硅基”材料制造,在很多核心专利以及基础技术上,被美企垄断的密不透风,想要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主化很难,其中光刻机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来自20多个国家顶尖技术的集结,国内很难在短期之内实现突破。
这一点恰巧被美国给利用了,借助ASML无法摆脱含美技术,不断的施压其中断合作中国市场,但除了断供EUV之外,ASML也一直坚守着自身的底线,正因为如此中芯国际才能实现14nm工艺的量产,但这也引起了拜登团队的强烈不满。
实际上荷兰并非中国主要的设备进口国,数据统计整体占比仅为8%左右,但贵在高端和缺一不可,而日本、美国的份额占比分别为30%、15%,但在三方协议正式落成之后,这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
7月23号日本正式实施了新规,执行了23种高端半导体产品的出货限制,舍弃了庞大的中国市场,牺牲掉自家企业的利益,跟着美国同流合污,为的仅仅是那虚无缥缈的“解禁承诺”,显然日本这次被坑惨了,如今的美国根本就没有诚信度可言。
在中国采取镓和锗管控措施后,引起了欧美日韩企业一片哗然,都在期盼着美国能够拿出解决方案,而拜登团队却把责任直接推给了“荷兰禁令”,欧盟对这个所谓的“盟友”也彻底失望,加速推动了“去美化”进程,压力全部给到了荷兰身上。
很快中国将全面限制镓和锗的出货,作为半导体产业关键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将严重影响实际产能,而荷兰的禁令将会在9月1号实施,其中还间隔一个月的时间,还存在有很多的变数,一切的关键在于ASML能否正常出货上。
“废铁计划”还能成吗?
在荷兰官宣9月1号实施新规之后,中国随即决定执行镓和锗的出货管制,且时间点还要早一个月,要说和荷兰禁令没有关系那实属扯淡,但一切都是美国在背后推动的,这个时候推卸责任显然就有点不近人情。
而中国预留了这么长的时间,想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了,就是想让荷兰迷途知返,否则全球产业将陷入一片混乱,“既然不让我玩了,那自然所有人都别想玩!”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荷兰身上。
如今荷兰面临着双重压力,其一如若中国真的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荷兰在全球范围内的光刻机,大概率会面临停产的状态,目前已经证实短期之内无法找到材料替代商,意味着全球光刻机都可能成为“废铁”。
其二来自美国的压力,对技术的严重依赖,让ASML不得不妥协,如今三方协议已经达成,荷兰想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走进了死胡同、做着两边不讨好的事。
如今欧盟已经开始“反水”了,这或许是荷兰解决困局的机会,就看荷兰选择中国、还是美国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了美国,想要在进入中国市场几乎不可能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