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2022-10-13 09:49:55

夜幕降临,主线全部贯通的湛江大道上,“紫荆花”依序而亮,置身其中,犹如坠入灯的海洋、花的世界;几十公里之外的湛江吴川机场,灯火通明,穿梭于各地的航班繁忙起飞降落,让湛江与世界同频共振;西南方向的东海岛上,世界级钢铁、石化产业园区恍如白昼,持续运转的机器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让昔日偏远落后的海岛迅速跻身为华南地区临港重大产业重镇……金秋十月,南国之滨,湛江处处响彻奋进的跫音,跳动发展的强劲脉搏,高质量发展之路步履铿锵。

此情此景,不由令人心生感慨: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十年前,又有几人能想象得出雷州半岛的华丽巨变?

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湛江紧紧抓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带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一股自力更生的韧劲,打赢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超强台风等一场场大战大考,以昂扬奋进之姿跨入新发展阶段——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900.64亿元增至2021年的3559.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572.3亿元增至2021年的1376.08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海陆空交通齐头并进,从过去的交通末梢跃升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钢铁、石化等重大产业按下发展“快进键”,迎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发展动力正“燃”;

“软”“硬”兼修,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条件,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城市越来越具“国际范”,隐秘的角落从此不再“隐秘”……

初心如磐,不畏穷山距海;使命在肩,唯有砥砺奋进。当前,湛江正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为引领实现动力变革,以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交通突破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联通世界

9月21日,湛江机场高速一期工程先行段正式开通,伴随着新路段开通,湛江吴川机场实现了直通高速公路,汕湛高速通过新路段实现了与湛江吴川机场的连通,沿线群众前往机场可走高速直通粤西空港。

早在机场高速一期工程正式通车的半年前,粤西首个4E级机场——湛江吴川机场已经通航,改写了湛江的交通格局,推动湛江飞速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迈进,粤西地区1500多万人口从这里出行更便捷。

从一纸蓝图到正式通航,吴川机场正是湛江这十年来波澜壮阔交通大会战结出的硕果。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十年非凡成就中,交通可能是湛江进步最大、变化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从来没有一个词,比“交通”更能扣动湛江人的心弦,更能勾勒出雷州半岛的巨变。

抚今追昔,方觉来路之多艰。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位居粤桂琼三省区交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随着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和加快建设,湛江交通短板日益凸显。彼时,面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机遇,湛江充分意识到:加快发展的瓶颈在交通、振兴崛起的支撑在交通、工作成败的考验在交通。

为了打破交通瓶颈,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力一棒跑,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建成首条高铁,结束了粤西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陆路“3小时交通圈”,“五龙入湛”梦想照进现实;

建成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从此湛江对接海南自贸港迈入海上“一小时通勤圈”,湛江与海南相向而行迈出至关重要一步;

新旧机场顺利实现转场,吴川机场顺利通航,让湛江甩掉了曾贴在身上的“偏”“远”“慢”等标签,带动这座城市再次起飞;

从省尾国角一跃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继广州、深圳之后,广东第3个进入全国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城市;

全市十年来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1099亿元,形成机场、高铁、高速路、快速路、农村公路并举的立体交通格局……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800万湛江人踏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产业高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十年来,湛江全力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融合发展“四篇文章”,凝心聚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深耕产业园区“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眼下虽已入秋,东海岛上依然一片苍翠。每天清晨,湛江钢铁高炉边都会传来阵阵清亮的鸟鸣,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此繁衍栖息,蹁跹起舞,与周围林立的厂房、高耸的塔吊相映成趣。

钢铁,是这座海岛打造湛江大工业“主战场”的支点。2013年5月,宝钢湛江钢铁在这里打下了高炉第一桩,自2015年投产以来,宝钢湛江钢铁产钢已超5600万吨,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

继宝钢湛江钢铁之后,中科炼化、巴斯夫等接踵而至,三大“巨头”齐聚东海岛,钢铁、石化、造纸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上下游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十年间,东海岛先后引进了6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960亿元,云集近10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湛江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集聚基地。

与此同时,湛江直面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正视服务盲区,聚焦问题整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促进优化营商环境走上法治化、国际化轨道,更好地与国际项目对接。

目前,湛江正瞄准“全省最大工业园区”的目标,以雷州奋勇片区、东海岛片区和乌石片区为重点,谋划建设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产业园区。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千亿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湛江稳抓传统产业优势,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家电制造产业、家具制造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装备、海上油气田开发、新能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等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打造一批兼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孕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特色是农产品突围的一张好牌。湛江围绕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打造一批热带亚热带农产品金字招牌。截至目前,湛江新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26个,创建数量居粤西第一。

文旅融合产业持续发力。湛江先后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中国十大舒适之城”。霞山区和麻章区入选广东省第五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红树林之城”文旅名片越发响亮。

奋斗不息、开放进取的湛江,如今不仅有皎洁的“月亮”,还有璀璨的“群星”,“星月同辉”的大工业蓝图不断变为现实,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城乡协调

颜值不再“隐秘”

幸福指数提升

三岭山草木葳蕤,湛江湾海风阵阵。

回首十年,在国家以及省市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下,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能级加速跃升,已然蝶变成投资的洼地、兴业的沃土、宜居的“桃花源”。

拥有世所罕见的城市内海和绵长海岸线的湛江,近年来在“一湾两岸”频频落子,加快构建生态型海湾城市新格局。海湾东岸,湛江国家高新区正在加速崛起;隔海相望,霞山、赤坎两地的城市飞快更新。随着旧城改造蹄疾步稳,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路网不断织密,湛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城市的“颜值”与“内涵”,提升着城市品位与居民的幸福指数。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生一直是湛江奋进征程中最为耀眼的“指挥棒”。

十年来,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湛江一中新校区等一批文教项目加快建设,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努力“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实力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湛江常态化防控有力有序,打赢一场又一场病毒歼灭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基础不断筑牢,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越来越强。而随着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诊所正式投入使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健康共建企业的揭牌,湛江在打造高端国际化诊疗服务之路上再结硕果。

湛江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域推进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做强“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目前已进入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乡村经济最活、农民生活最优时期。

与此同时,湛江还以加快实现“双碳”国家战略为导向,凝心聚力建设“红树林之城”,激活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新引擎,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红树林保护修复为牵引,加快打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湛江范本”。

如今的湛江,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接下来将全力推进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中展现责任担当、实现更大发展。(●南方日报记者刘稳)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临港产业 高光时刻 产业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