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全国多省市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及兰州银行、四川农信等地方机构,通过线上平台批量直售房产。数据显示,兰州银行2025年标的达1779个,四川农信挂牌标的超2.5万个,这些“银行直供房”多为抵债资产,部分成交价低于市价25%,引发市场对二手房价格体系的关注。
从交易规模看,“银行直供房”暂不具备重构市场的体量基础。根据第一财经统计,2024年上半年以来四川农信等主力机构累计挂牌超3.6万个标的(四川农信超2.5万个,辽宁农信1.1万个),但分散于全国多地。对比全国二手房交易量,“银行直供房”实际成交量占比很低。
价格影响也集中于局部区域。兰州一套125平“银行直供房”以151万元成交,较同小区二手房挂牌价(180万-220万元)低16%-31%,但此类案例多位于三四线城市或核心城市远郊。某股份行网点负责人表示:“直供房定价低是为加速变现,且多为流拍后调价房源,不代表主流定价水平。”
“银行直供房”的价差让刚需群体看到“捡漏”可能,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广东云浮一套8万元商住房、齐齐哈尔9.9万元住宅虽价低,却存在位置偏远、配套薄弱等问题,部分房源因瑕疵多次流拍。对股民而言,银行加速处置资产利好不良率改善,开源证券研报显示,上市银行按揭不良率整体上行,部分银行涨幅超20bp(基点),个人经营贷不良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银行上升幅度超30bp,银行通过直售模式加速资产变现,或有助于改善盈利预期。
刚需族该趁机入手还是观望?市民需重点核查产权清晰度与房屋瑕疵,优先选择主城区、配套成熟的住宅。
银行加速处置房产主要是为了提升债权回收率。一位农商行贷后管理人员透露,传统处置路径从贷款违约到最终完成房产销售通常需耗时两年以上,而直接销售房产能有效加快资金回收。
法拍市场遇冷也倒逼银行转变策略。克而瑞研报显示,2025年6月法拍房供应规模3.2万套,创年内新高,但成交仅3215套,低成交率促使银行转向直接处置。
展望未来,“银行直供房”规模或持续增长,但对二手房价格体系的影响仍将是局部性的。随着银行处置能力提升,这类房源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补充。
对市场而言,“银行直供房”更像是补充性供给。对刚需族而言,若能接受房源可能存在的小瑕疵,且长期自住,银行直供房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银行直供房的激增,是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体现,其规范发展或将推动房地产交易更趋透明高效。

































